|
|
报告题目:高效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设计
报告时间: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下午2:30
报告地点: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学术交流中心306
报 告 人:申有青 教 授
主 持 人:张 灿 教 授
报告题目:生物可降解纳微颗粒的可控制造及其在“合成疫苗工程”中的应用
报告时间: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下午3:30
报告地点: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学术交流中心306
报 告 人:马光辉 研究员
主 持 人:张 灿 教 授
报告人简介:
申有青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American Institute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IMBE)Fellow, 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于1991、95年分别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博论文奖》;02年获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工学博士学位。02年起任美国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助理教授,07年被破格晋升为tenure的副教授,08年受邀回国任浙江大学求是学者教授和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其应用于纳米药物的研究。在美国执教期间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回国后主持、973前期、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H-因子63,出版RSC和Wiley著作各1部,获10余项中美专利,工作三次被美国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报道。兼任美国化学会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ECR)副主编、Elsevier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的Executive Editor及多个期刊编委;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纳米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马光辉研究员,女,1964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期刊Particuology生物颗粒主题主编,J Microencapsulation、IEC Res、Current Pharm Design等杂志编委。1984年公派去日本读大学本科,1988年获得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用于生化分离、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在Nat. Mater.,Nat. Biomed.Eng.,Adv. Sci.,Nat. Commun.,JACS,Adv. Mater.,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Chem. Eng. Sci.,Particu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98余篇,他引超过10000次,3篇论文先后获得Elsevier出版集团“Highest Cited Original Research 2006 Awards”,“Top 50 Highly Cited Articles by Chinese Mainland Authors (2006-2010)”,“Top Cited Paper for 2010 and 2011”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并在10多部英文编著中任章节作者,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师手册《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1项,美国专利授权4项,欧洲专利授权2项,日本专利授权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9年),亚洲青年女科学家奖工程技术类第1名(2009年),亚洲生物技术协会(AFOB)-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5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0年),中国化工学会颁发的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1项(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1项(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女杰”(2005年),“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3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创新奖”1项(2011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
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前往交流!
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处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
2020年11月11日